宗教認知的發展過程

 

談宗教教育,或許少有人會注意心理學對這方面的貢獻。原因在於,心理學過去總被認為

其目的之一是:解釋與規範一切的宗教認知與行為。換句話說,宗教認知與行為,只是人

類行為的自然發展,與天主無關。這個印象大大阻碍了宗教教育者與心理學家的合作關係。

使得許多有建設性幫助的心理學理論,無法被接納及運用於宗教教育的實務上,深遠地影響

工作進行:一方面,事倍功半,看不見其效果;另一方面,呈現膠著狀態,難以濶步開展。

此篇文章的目的,便在指出這項障碍,並介紹美國心理學家羅納德˙葛德曼博士(Dr.Ronald Goldman)的宗教認知發展理論。

葛博士的理論,誠懇地指出過去宗教教育的弊病。他認為過去的宗教教育者,總是給的太

多,也給的太快;忽略兒童們在心智及心理上的發展,對兒童們形成一股壓力。因此,

非但達不到學習效果,降低學習興趣,也妨碍以後的發展,導致對宗教教育採取不熱衷或

排斥的態度。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訪問,他提出了宗教認知發展理論。認為從兒童期到青

春期的兒童宗教認知,是經由五個不同的階段循序漸進。相信對此發展理論的認識,有助

於我們宗教教育工作的推展。

宗教認知發展理論的基礎,是建立在葛博士本人對瑞士心理學家珍˙ 皮亞傑(Dr.Jean

 Piaget)發展心理學的研究。皮博士的發展心理學理論(Children Development Theory),

幫助他建立以下的五個宗教認知階段:宗教認知前期;第一次轉換期;俱體的宗教認知;第

二次轉換期;及抽象的宗教認知。以下簡述各階段兒童的宗教認知。

第一個階段:宗教認知前期。這個階段是直覺的宗教認知,包括七或八歲的兒童。此時的兒

童由於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,及足夠的理性認知發展,思考往往是不合乎邏輯,或前後矛盾;

也因缺乏求證,及分辨矛盾的能力,絕然無意識到自我的的矛盾與非邏輯。因此,這階段的兒

童對於宗教事務及行為,尚無法以信仰的角度認知。因為他、她們對事物的認知,多少決定於

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事物。

在葛博士的研究中,是選用三個聖經故事,與孩子對談,藉以瞭解他、她們的宗教認知發展。

此處僅引用其中一個故事的例子來印證他的理論。當一位七、八歲的孩子被問到,為何梅瑟在

西乃山上害怕看見天主的面孔,孩子回答那是因為天主的面孔很滑稽。

第二個階段:第一次轉換期。這是一個由直覺的發展到具體的宗教認知的過度時期。這個階段

的兒童,嘗試打破他、她們直覺的宗教認知的限制,和提供富有邏輯性的解釋。但由經驗的有

限,仍然無法達到具體的宗教認知。雖然他、她們的解釋還是不合乎邏輯,却已促使他、她們

看到下一個認知階段的需要,且吸引他、她們繼續向前邁進。所以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。

這個階段對問題的回答心當有趣,當孩子被問及為何梅瑟在山上所站的地方是塊聖地,孩子回

答說那是一塊聖地,因為聖經上這麼說;為什麼呢?回答說,那是因為天主祝聖了那一塊地;

為何天主祝聖它呢?孩子此時回答,因為那是一塊聖地啊!由此可以看出,孩子們是在嘗試尋

找邏輯性及一致性。但是他、她們尚未俱備足夠的邏輯思考能力作這項工作。

第三個階段:具體的宗教認知。這是一個次等性宗教認知階段,包括8歲到13歲的孩子。隨著年

歲增長, 生活經驗的累積,及邏輯思考認知的發展,孩子們開始作邏輯性的思考。可是只拘限

於有形的具體的事物。由於缺乏演譯及歸納的能力,對於聖經中的宗教事務及詞語,他、她們

僅僅能夠按字義解釋,無法深入瞭解其象徵性的意義。對天主的認識,基本上建立在對人的認

識,也就是所謂天主與人類同形同體。

普遍的現象,孩子們這時候皆視天主為人類。梅瑟故事中,燃燒的荊棘,對孩子來說,也無任

何象徵性的意義可言。

第四個階段:第二次轉換期。這是一個由具體的發展到抽象的宗教認知的過渡期。孩子們這時

候逐漸嚐試作抽象性的思考。但由於過去具體性認知的思考習慣,往往阻碍他、她們的發展。

葛博士特別指出,有許多人常常因這個阻碍而停頓在這個階段,無法繼續再往下一個階段前

進。由此不難解釋,為何有許多成人在年齡與宗教認知上不成比例。這個階段的孩子,在認知

上有一項很重要的發展,他、她們開始考慮可能性及提出假設。這項能力將帶領他、她們逐漸

踏入抽象的宗教認知階段。

同樣的問題,回答轉變為梅瑟害怕看見天主的面孔,是因為他曾經殺過人。這個回答指出孩子

們已經離開故事本身,試著尋找其他的可能性及提出假設。

第五個階段:抽象的宗教認知。這是一個高等宗教認知階段,包括13歲或14歲的孩子。他們已

具備對問題提出假設的能力,並嚐試做檢查的工作,找出矛盾,使問題達成一致性,成為自己

的理論。對抽象的及象徵性的事物,他、她們也學習做演譯性的思考,努力找尋一個較俱普遍

性的道理或解釋、

這個皆段的孩子對問題有不同的意見。他、她們認為,梅瑟怕看見天主的面孔,是因為可能梅

瑟害怕見到天主的聖神。

解釋葛博士的宗教認知發展理論時,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它發展比一般的認知發展慢。這種現象

,有兩個理由可以解釋。第一,葛博士提出,宗教認知需要較豐富的生活經驗,與足夠的邏輯

認知能力,以幫助瞭解宗教語言的意義;宗教語言充滿比喻及象徵,缺乏上述二者,必然阻碍

對宗教語言的認識及使用,減慢宗教認知的發展。第二,不合適或不成熟的宗教教育,妨碍孩

子們應有的正常發展。過去的宗教教育者,常忽略孩子的宗教認知發展,未正視孩子們心理上

的準備。在同一個階段不但給的太多,也給得太快,難免孩子們的宗教認知無法正常發展。葛

博士的後項理由,正指出我們宗經教育的缺憾。我們知道,不只是兒童、青年、甚至成人們,

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接受宗教教育。兒童道理班、查經班、主日講道、或避靜退省,無一不是

在進行宗教教育的工作;但是,我們可曾仔細考慮:一、受教者的宗教認知發展。二、在同一

個階段是否給的太多,也給得太快?

註:此文係參考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Ch.Iv,

John L ,Elias Booksellers of Bethlehem , Inc. 1975